首页 > 资讯 > > > 正文
应对“微笑抑郁”,背后挣扎需要“被看见”
发布时间:2023-07-07 06:02:43   来源:新京报  

若能被及时“看见”,抑郁症引发的悲剧或许就会更少一些。

7月5日晚,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的消息刷屏。

人们很难相信爱笑爱跳的李玟居然患有抑郁症,在唏嘘感慨之余,或许也会再次深思,造成她决绝放弃生命的抑郁症,究竟离我们和我们的家人有多远,社会对此又能做些什么?


(资料图片)

“看见”背后的挣扎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近2.8亿人患有抑郁症,在成年人中的检出率约为5%。在中国,《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披露,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1%,也就是接近3000万的人数。

受到抑郁症困扰的人群,可能表现出多种症状,比如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漠不关心等,“微笑抑郁”也是其中之一。“微笑抑郁”并不是一种临床诊断的称谓,却很形象地描述了该人群的特点。

在外人面前,他们总是面带笑容,显得快乐、积极,与常人无异;而内心深处,他们却在体验着极度的痛苦,充满孤独、自卑、厌恶等。

人们为什么要将痛苦隐藏在微笑之下?每个人所处的情境不同,也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最常见的是担心他人的评价,以及潜在的消极后果。为此,他们努力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挣扎,这也使得微笑抑郁往往难以被人察觉,得不到及时救助。

在心理学上,这种表现也可以从防御机制的角度来理解。主要指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尝试减轻内心冲突、维持心理状态稳定的一些心理反应与行为表现。

对于他们来说,无法面对现实使得假装自己很好,比公开真实感受让人“看见”要容易得多。然而,否认是一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因为它无法真正解决冲突,并且可能导致错过救助的最佳时机。

需要社会理解与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无意对李玟的离世进行揣测与评判,她永远是那个惊艳四座的歌坛巨星。但让公众再次认识抑郁症,并探讨怎样理解抑郁,有效应对抑郁困扰仍意义重大。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方面的心理障碍,需要参考临床诊断的指标。当然,抑郁症也有程度上的差异。出现轻生倾向,显然是重度抑郁症的标志之一。

要知道,从倾向到付诸行动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可是相比起普通的重症患者,微笑抑郁者往往更有机会去实施轻生计划。因为,很多时候,身边的人不会预料到这么严重的后果。

而对于程度较轻的抑郁症,有专家也称之为“心理感冒”。这一方面说明,抑郁症通过自我调节、心理咨询、就医等方法,解决部分抑郁困扰;另一方面,有专家认为,如果能有效应对抑郁症,便能像感冒过后机体获得免疫力那样,让其心理也强大起来。

然而,对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偏见,总是与消极的社会评价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抑郁症的原因。因此,对待抑郁症,首先要理解它是什么,然后再保持一种积极应对的态度。

具体如何应对抑郁症,方法有很多,也要结合症状的程度、病程和一些个体因素等方面来考虑。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应该对自己和家人的情绪保持必要的关注。

在此基础上,提供社会支持是解决很多情绪问题的有效路径。关心自己和身边的人,从言语和行动上给予安慰和鼓励,往往会产生无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如果真的感到痛苦,是有必要寻求专业帮助的,包括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和专业医疗机构等。

从宏观层面上看,做好抑郁症等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增加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供给,甚至考虑将相关治疗纳入医保范围,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而这些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看见”抑郁症。

而当社会有了更多些理解、关爱与支持,像李玟这样因抑郁而决绝轻生的悲剧,就会更少一些。

□杨柠(心理学博士)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