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担保的行为,是一项常用的财务融资手段。担保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共有2886家上市公司为控股子公司申请融资业务进行担保,由此可见,A股有约半数的上市公司使用此项财务融资功能。
这2886家公司的背后大部分都是希望通过担保扩大经营生产,提升运营效率。上市公司的财务及其它相关信息在资本市场披露较为完整,而且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一直不遗余力地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这都有助于担保行为的实施。
不少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涉及上市公司的股权、实体资产等“值钱”的东西作为担保物,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减少或杜绝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现象,避免“台底交易”。
其一,上市公司应加强对担保信息的披露,充分揭示对外担保的理由、担保债务资金的投向等。完整真实有效的信息披露将有助于投资者更好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其二,从上市公司自身方面,公司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担保的合法合规性,加强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针对违法担保造成损失的情形,公司董事会要向对此负有责任的主体进行追偿。
其三,面对投资者方面,广大中小股东,要拿起法律赋予的“武器”,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共同维护上市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
担保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皆大欢喜;用不好,满盘皆输。上市公司应该紧绷担保这根弦,做到规范经营,量力而行,不要辜负市场及投资者的信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