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是中国古代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在庙号之中,太宗庙号是“宗”字庙号之中的极品,一般多为王朝二代皇帝庙号。
当然也不是所有二代皇帝都可以得到太宗庙号,整体来说,有作为的二代皇帝多为太宗,没有太大作为的二代皇帝则多是没有庙号,只能得到一个“惠”字谥号,被称之为惠帝。
同时还要注意一下,二代皇帝不只是包括王朝第二位皇帝,还包括开国皇帝的子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开始并没有继位,等到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才成为皇帝,诸如汉文帝刘恒和明成祖朱棣等等。
(资料图)
一般来说,几乎每个王朝都有太宗皇帝。诸如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元太宗窝阔台、清太宗皇太极等等,除了宋太宗赵光义,都是雄才大略之主。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发现,为什么明朝有成祖皇帝,却没有太宗皇帝呢?
其实明朝是有太宗皇帝的,或者说明朝的太宗就是明成祖朱棣,因为明成祖朱棣最初的庙号就是太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驾崩,死后上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114年以后,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嘉靖帝改先祖朱棣的太宗庙号为成祖,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因此被称呼了114年的明太宗朱棣,从此成为了明成祖朱棣,不过如果朱棣泉下有知,怕是棺材板都盖不住,会大骂嘉靖帝是不孝子孙。
看似朱棣从“宗”升级成为“祖”是一件好事,但从两方面来说,朱棣是宁愿当太宗,也不愿意当成祖。
一方面来说,朱棣是通过造反登基为帝,并不是正规程序继位,这可谓是他挥之不去的痛。
所以为了显示自己的“合法性”,朱棣不只是篡改史料,加上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很欣赏自己,想传位于自己的记载。
更是在史书上抹掉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4年,将其父朱元璋在位的31年,加上朱允炆在位的4年,合成了洪武35年。
因此在明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朱允炆被称之为“革除君”,他在位的4年,也被称之为“革除时代”。
直到近200年以后的明神宗万历帝时代,朱允炆还有他的年号建文,才被万历帝承认,但也仅仅是被承认。
等到明朝灭亡以后,南明的第一位皇帝弘光帝才追封朱允炆为“惠宗”庙号,并上谥号“让皇帝”。
朱棣在位时期的大手笔也是颇多,是迁都北京、五征蒙古、收复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使得明朝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期达到巅峰,并且还修成了《永乐大典》。
他之所以大手笔这么多,固然是因为他雄才大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是造反当的皇帝,因此想拼命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大作为的皇帝。
所以对于二代皇帝的标配太宗庙号,朱棣是梦寐以求,因为太宗庙号,不只是可以肯定他的作为,更是可以证明他的得位之正,是具有“合法性”,意思他不是乱臣贼子。
而嘉靖帝将朱棣升级为“祖”,说好听点是认为他有着开基之主一般的功劳,说不好听了,就是变相骂朱棣是乱臣贼子,意思他是重新打了天下,开了天下,这无异于是将朱棣架在了火上烤。
另一方面来说,成祖虽然是“祖”字庙号,但颇有些不伦不类的意思,比不上含金量最高的太祖庙号,也是不如高祖和世祖庙号,可以说是嘉靖帝“创造”出的一个“祖”字庙号。
相对来说,成祖这个庙号的含金量,甚至还不如太宗这个庙号。
所以综合来说,朱棣肯定愿意当明太宗,而不是明成祖,太宗这个庙号含金量更高,而且对他来说是最合适也是最重要的,而让他称祖,固然是夸赞他的功劳,但同时也是变相骂他乱臣贼子。
朱棣一辈子南征北战,拼命证明自己,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要证明自己远远比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强,甚至比死去的大哥朱标更适合当皇帝,就是想要世人只记得自己的丰功伟绩,而不是只记得他是造反成为皇帝的,他是乱臣贼子。
结果嘉靖帝这么一操作,等于他的努力证明自我,还有努力装饰的“合法性”,几乎是毁于一旦,所以朱棣若是泉下有知,肯定是暴跳如雷火冒三丈。
最后再说说嘉靖帝为何要改朱棣的庙号呢?
现在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嘉靖帝是想让生父兴献王被追封为皇帝,并且称宗以后,神主再进入太庙,但因为太庙已满,论血缘疏远的话,得将明太宗朱棣请出去,但朱棣功劳太大,嘉靖帝不敢动,所以将他升级为祖,就不用请出去了,然后顺延下去将明仁宗朱高炽请出太庙,再将父亲兴献王神主入太庙。
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早在嘉靖帝大伯明孝宗时期,因为太庙已满,父亲明宪宗死后,就遇到了升祔太庙无位置的尴尬,就讨论过太庙改制的方法。
当时一派认为应该放弃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同堂异室之制”,恢复天子七庙古制,以朱元璋居中,将追尊的四代祖先都迁出太庙。
另一派以礼部尚书周洪谟为首,认为保持旧制就好,以德祖为始祖,只需迁出懿祖即可。同时考虑到明太宗朱棣的功绩,确定朱棣应是“百世不迁”的。
明孝宗最终选择原样不动的建议,然后祧出世系最远的懿祖,为明宪宗神主升祔太庙腾出了位置,之后以此类推迁出世系较远的祖先神主。
同时也确定了朱棣身为太宗不会被迁出太庙。
所以嘉靖帝改朱棣庙号为成祖,并不是为了给父亲进太庙腾位置。
当然嘉靖帝为朱棣改庙号也是为了方便父亲神主更容易进入太庙,因为他捆绑推销了父亲。
在上谕礼部修改朱棣的太宗庙号时,嘉靖帝先是说道:“朕为我国家之兴始,皇祖高皇帝也。中定艰难,则我皇祖文皇帝也。二圣同创大业,功德并焉,宜称祖号”。
铺垫完以后,嘉靖帝马上话锋一转:“我皇考献皇帝躬备大德,是以延及朕身,入嗣祖位,宜荐宗称。矧今大享已成,议奉皇孝配将”。
是先改了朱棣的庙号和谥号,再为父亲兴献帝上庙号和谥号,要求“同日异时行礼”。
嘉靖帝这么一操作,本就因为“大礼议”事件被嘉靖帝收拾的灰头土脸的百官,更是没有勇气反对,因为嘉靖帝的父亲神主进太庙,与朱棣改庙号是一起进行的,嘉靖帝将两者捆绑在一起,反对嘉靖帝父亲进太庙,就意味着也是反对朱棣的功绩,进而是否定朱棣这一系的皇帝,这谁敢反对呢?
所以不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百官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嘉靖帝是得愿以偿将父亲神主迁入太庙,提高了父亲的地位,也是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嘉靖帝的用意亦有朱棣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小宗入大宗的皇帝,而他也是小宗入大宗,抬高朱棣位置,其实也有抬高自己的用意。
同时也在表明自己也可以成为朱棣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有着一番大作为,结果却是,在位前二十年还说得过去,在位后二十年,直接是摆烂了,躲在后宫中沉溺于炼丹,是徒增笑柄。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