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 正文
全球热门:中国联通业绩持续向好,三大运营商为何被市场热捧?
发布时间:2023-04-19 19:20:18   来源:证券之星  

以前市场对于三大运营商的标签是公用事业股,还有恶性竞争和创新不足的估值天花板。

但现在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三大运营商的身份其实已经发生了改变,再加之中特估的催化,三大运营商的估值逻辑已经发生改变。

中国联通一季度利润规模创上市来同期新高


(相关资料图)

4月18日晚间,中国联通在三大运营商中率先披露一季报,公司利润规模创上市以来同期新高。

根据财报,中国联通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972.22亿元,同比增长9.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达到22.66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6%。中国联通介绍,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达到近十年来同期的高位水平,利润规模则再创公司上市以来同期新高。

结合年报来看,运营商的经营改善,有降本的方面,主要是在资本开支侧。折旧摊销、网络建设运维成本,占运营商主要成本费用的60%。从当下的情况看,5G资本开支的首个高峰也许即将过去,后续资本开支会较平稳;而基站的共建共享,也降低了折旧压力。

年报显示,中国联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 8.1%,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 7.8%基本相

当,其中折旧及摊销、网间结算、人工成本、网络运行及支撑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分别下降 1.7、0.5、0.2、0.3pct,技术服务成本、其他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分别提升 0.8、2.1pct。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共建共享工作累计节省投资超 2700 亿元,节约运营成本每年超 300 亿元。

中国联通角色转型呈加速态势

但比起降本更具吸引力的还是在于增长。对于运营商而言主要是数字化业务,尤其“云服务”的增长。

中国联通强调公司收入结构优化其中,产业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223.8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26.0%,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在2022年,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占比首次突破20%。

从中国联通一季报情况看,云计算与大数据已经成为运营商提供产业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中国联通所提及的“产业互联网”业务,包括“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等方面内容。其中,“联通云”收入在去年翻倍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再增长40%,实现收入127.9亿元,公司IDC机架数达到37.2万架;中国联通大数据业务实现收入14.98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54.2%;个人数智生活、联通智家业务等主要“大应用”产品付费用户突破1.6亿户。

在大数据方面,中国联通表示,聚焦数智链融合创新,聚合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可视化服务等关键能力,完善产品体系,在数字政府、数字金融、智能文旅、数据安全等领域规模复制标杆项目。一季度大数据业务实现收入14.98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54.2%。

5G业务方面,中国联通介绍,截至一季度末,中国联通“大联接”用户规模达到9亿户。其中,5G套餐用户达到2.24亿户,推动公司移动服务收入实现438.23亿元,同比提升4.4%,移动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达到44.9元,同比提升0.9元;固网宽带接入收入同比提升3.1%,达到118.56亿元。

更关键的还是估值逻辑的改变

除了业绩的改善,支撑三大运营商股价近期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还是三大运营商估值逻辑的改变。

首先是市场对于三大运营商身份认知的转变。此前市场更多的将三大运营商作为提供基础服务的公用事业个股,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营商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

一方面,经过多年积累,运营商手握海量用户数据,包括业务数据、网络数据等相关信息,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运营商已不仅仅是数据供应商,其作为数据服务商,还是数据要素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喊了几年“数字化转型”的运营商,拥有了将手中大量数据变成真金白银的可能。

事实上,随着云和5G等技术的发展,电信巨头们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电信业务的天花板。三大运营商们也反复向外传达着,自己已经不是昨日那个自己的强烈信号。

其次是央企估值回归的逻辑。想让资本看好运营商,漂亮的业绩是首要条件。而从近年业绩来看,这一指标已经达成,只需再等一个契机。而这轮央企估值修复,或许就是运营商一直在等待的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中国联通实现经营现金流173.62亿元,同比增长21.6%,经营现金流占营业收入比为17.9%,同比改善1.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5.9%。这是今年国资委央企经营考核由“两利四率”转变为“一利五率”后,公司首度对外披露“营业现金比率”这一指标。

在传统的估值体系下,央企、国企因盈利能力普遍低于民营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成长性不被看好、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等问题,关注度往往不如民营企业。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平均每家央企接受了0.13次基金公司调研、地方国企0.08次、民企0.22次。

同时,机构研究对于央国企的覆盖同样很低,截止2023年1月末,央企、地方国企、民企的近75日相对报告量分别为112、138、618份,央企、地方国企、民企的近75日机构覆盖数为2269、2620和12377个,差距显著。

与传统的估值体系不同,中特估体系减少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本身的关注,而是更注重盈利能力、经营效率的改善问题。

相比成长性较高的企业而言,国企和央企的优势在于稳定的盈利能力,因此大部分央企和国企通过积极实施股权激励、提高股息等措施来吸引投资者。

综上,在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三大运营商业绩持续改善向好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另一方面中特估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三大运营商被市场看好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